资源环境学院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教师和学生:
为保证我院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切实保障参与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式下做好2020年兰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团委发〔2020〕16号)和《兰州大学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相关要求,针对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和常规安全问题防范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二、适用范围
资源环境学院参加兰州大学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全体实践团队及个人。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资源环境学院各线下实践团队/个人严格遵守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制度、安全预案要求。线下实践团队应建立完备的安全小组,团队指导老师任组长,团队学生负责人任副组长,切实在实践一线发挥安全防范重要作用。
(二)注重教育。资源环境学院团委统一组织开展安全教育,针对疫情防控问题,个人财产、人身安全问题,以及地震、台风、洪涝、泥石流等极端天气在内的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问题开展安全防范意识警示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三)持续跟踪。资源环境学院团委将实时掌握实践团队师生的实践动态,建立跟踪台账,各实践团队和个人与学院团委保持定期联络,形成双向互动的沟通机制,学院团委及时对师生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指导帮助。
(四)强化底线。各实践团队/个人要强化疫情防控底线思维,要树牢疫情防控意识。社会实践过程中严禁大规模、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不得跨地区进行,以个人实践为主,集体外出实践的团队原则上不超过8人(含带队教师),严禁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开展实践活动。
四、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措施和办法
(一)预防突发事件的措施
1.交通安全。若社会实践活动需乘车,则要求驾驶员行车前不得喝酒,不得疲劳驾驶,同时要督促检查车辆性能是否正常,行车中要保持车距。
2.食宿安全。社会实践过程中,为预防中暑和食物中毒,参加线下实践的师生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多喝水,随身携带纯净水和防暑药物,保持车内通风,中途适当休息。带队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的住宿安全,尤其是要重点考虑女队员的住宿安全。
3.出行纪律。社会实践过程中,队员应听从团队负责人和接待人员的安排,未经团队负责人或专门负责人员的批准不得私自单独出行,尤其严禁夜间外出。女性队员如要外出,必须经得团队负责人的同意,并需在其他两个以上男女队员陪同下方可出行。
4.尊重民俗。社会实践过程中,团队师生要尊重实践地的民风民俗,要讲文明有礼貌,要密切同当地的干群关系,尽量避免与当地干部群众发生任何争执或其他形式冲突。
5.疫情防控。社会实践前,资源环境学院团委进行疫情防控常识教育,随时掌握各实践团队成员的身体健康情况,并督促、检查各实践团队/个人备好口罩等防疫物资。
6.自然灾害。社会实践开展前,各实践团队/个人均须提前关注实践地天气及自然灾害预警情况,严禁在可能突发天气急剧变化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二)处置突发事件的办法
1.如遇团队队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重大病疫或突发疾病,应及时向当地医院寻求帮助。实践过程中,如遇队员持续发烧等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院就医诊断并上报学院团委。
2.如遇团队队员走失等情况,应先立即组织寻找并向学院团委报告。情况严重时应及时请求当地党委、政府或公安机关给予支持。
3.如遇交通事故,应当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拨打“122”电话报警,讲清事故发生地、主要情况和造成的后果。如有人员伤亡,应立即抢救伤员,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及时向学院团委汇报情况。
4.如遇火灾,应保持镇定,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在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及时借助消防器材等科学灭火,火势较大难以扑灭时,应通过安全通道迅速撤离至安全地点,并及时向学院团委汇报情况。
5.如遇团队队员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带队教师及团队负责人要及时劝阻,化解矛盾。情况严重时应及时请求当地党委、政府或公安机关帮助协调处理,并及时向学院团委汇报情况。
6.如遇突发极端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各实践团队/个人应立即停止社会实践活动,并第一时间联系当地应急救援部门,在其科学指导下及时撤离到安全避险区,并及时向学院团委汇报情况。
五、突发事件报备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并处置后,各实践团队/个人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总结事故发生的经验教训,提出处理意见,形成突发事件处理报告,及时上报学院团委。
资源环境学院团委
2020年0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