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明主体间相互交流借鉴、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人类社会的重大浪潮,这一时期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动力受到考古学、遗传学、古环境和古气候科学等多学科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其宏大性与复杂性,目前该时期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区域尺度,缺乏其与大陆尺度人地系统互动及关联机制的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考古团队董广辉教授与大英博物馆刘睿良研究员等基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2799组考古遗址的位置信息,与439组植物、动物考古数据,追踪了距今6000–3000年间人类主要定居中心和动植物资源利用策略的时空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古环境、古气候研究的对比,提出了区域与大陆尺度人地系统中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格局、技术与社会组织革新与远距离传播等因素相互作用,及其对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6000–3000年间社会发展时空格局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
图1 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距今6000–3000年社会经济发展与跨文化交流示意图
在该模型中,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禀赋、技术和社会组织创新、人类迁徙和文化传播等不同因素,呈现出动态关联的特征。在区域尺度上,社会组织与技术体系革新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复杂化进程,气候变化在此过程中可能起到促进作用。对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区域人口的快速增长,进而导致部分人群向人口稀少或无人地带扩散。在大陆尺度上,技术、生活方式、思想、信仰等通过人群迁移、交流、贸易或战争的远距离传播,对欧亚草原和绿洲通道等主要通道及周边地区的社会演变进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的文化体系与不同地理单元的自然资源禀赋的契合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时空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约6500至3600年前,阿尔泰地区处于高温时期,家畜和作物在约5200年前传入该地区,草地资源充足和较好的水热条件为人类放牧羊牛和种植小麦、大麦和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基础,促使该地区成为青铜时代人类主要的定居中心之一。早期冶金业的兴起,促使金属矿藏较为丰富的阿尔泰地区和乌拉尔山地区成为约4000至3000年前人类发展的热点地区。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塑造和改变了不同时段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的文化地理格局,气候环境的时空变化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跨区域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新的技术和社会革新,并加速了其远距离的扩散,进而对区域尺度的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比如,耐旱作物大麦和家畜羊牛约4000年前传入青藏高原东北缘,其利用促成人类在3600年后大规模永久定居到高海拔地区。综上所述,跨地区或区域的交流不断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地系统,而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交织与耦合将区域和大陆尺度的人地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互动深刻影响了6000-3000年前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文化地理的时空格局(图2)。本研究抽离了单一研究尺度的限制,深度降维了复杂现象背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并阐述了各类因素作用的具体机制,有助于理性化、逻辑化、体系化地理解人地关系新秩序的建立过程。
图2区域和大陆尺度人地系统中各因素动态作用的齿轮模型
相关成果以“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systems between regional and continental scales in mid-latitude eurasia during 6000–3000 years ago”(欧亚大陆中纬度地距今6000–3000年前区域与大陆尺度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系统)为题,近期发表在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董广辉教授为第一作者,其与大英博物馆刘睿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