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环境考古团队在2023年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组织“丝路文明演化与生存环境变化”分会场-凯发app官方网站

 我院环境考古团队在2023年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组织“丝路文明演化与生存环境变化”分会场-凯发app官方网站

学院新闻

我院环境考古团队在2023年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组织“丝路文明演化与生存环境变化”分会场

2023-07-18

2023年7月5-7日,在上海召开的2023年度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中,由我院董广辉教授、马敏敏副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贾鑫副教授联合召集的第6分会场“丝路文明演化与生存环境变化”在上海市松江富悦大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西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数十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我院马敏敏副教授、董佳佳博士研究生和芦永秀硕士研究生分别做展板报告。

会议由贾鑫副教授主持,共计6个学术报告,主要围绕丝绸之路自西向东沿线文明演化与生存环境变化展开。华东师范大学的赵小双博士以“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环境演变和早期农业活动适应性研究”为题做了邀请报告。他选择了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典型考古遗址钻孔,依据现代测试技术和地学理论,结合高精度ams14c测年支撑下的高分辨率微体化石代用指标开展全新世环境演变与早期农业活动环境适应性研究。南京大学的张良仁教授以“伊朗纳德利土丘遗址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为题的报告,介绍了伊朗东北部纳德利土丘遗址发掘的一条覆盖土丘本体、底部坡积物和周围河湖相沉积物探沟t1的部分成果,他希望在前期考古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掘探沟t1,获得更多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新认识。南开大学的李宇奇副教授以“山前水利与亚洲内陆山地丝绸之路的联通”为题的报告,以中天山南麓山地游牧人群遗址莫呼查汗沟口为例,结合考古发现和古气候重建资料,揭示了亚洲内陆山地游牧人群通过修建山前水利设施应对公元五世纪下半叶极端干旱期的独特行为。该发现表明,山前水利技术的存在使得气候变化对于以游牧人群为基础的山地丝绸之路的影响减弱。陕西师范大学的屈亚婷副研究员以“新疆青铜早期先民的生业模式与季节性活动”为题的报告,基于新疆阿依托汗一号墓和小河文化多处遗址出土人与动物遗存(包括人骨、牙和发,动物骨、毛和角)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合考古发掘资料、体质人类学、古dna、残留物、古环境等研究资料,发现起源于南西伯利亚的阿凡那谢沃文化人群在迁徙过程中的生业模式均以畜牧业为主;到达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其食谱中出现一定数量的小米类食物;尤其是小河文化人群结构复杂,其生业经济、家畜饲养与狩猎活动均受到摄食生态环境或人类活动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山西大学的侯亮亮教授以“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北魏平城地区的生业变迁与人群融合研究”为题做口头报告,选取北魏平城地区多个考古遗址的人和动物骨骼,采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和ams14c测年的方法,较全面地重建了北魏平城地区先民的食物结构,还原了当时的生业经济,重现了农业经济的比重,探讨了当地的农耕化及人群融合。在此基础上,与文献和考古证据整合,有效揭示了北魏人群食物的趋同化状态,并进一步讨论了北魏平城地区的人群融合过程。河南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鲁鹏研究员以“嵩山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形式演变及其环境机制”为题的报告,依据丰富的考古学资料,对嵩山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的聚落形式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将聚落形式演化过程归纳为七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他还讨论了区域聚落演化的形式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会议报告掠影

分会场的报告为参会人员展示了环境考古与环境变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参会师生踊跃提问和交流,分会场气氛热烈。另外,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研究所、高校和我校的多位师生做展板报告,丰富地展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引发激烈讨论。本次大会还在全部563个学生展板报告中评选“30名优秀学生展板获得者”。经过大会组委会的评选,我校的芦永秀同学在闭幕式上获得了“优秀学生展板”。

会议合影

优秀学生展板

会议背景简介:

“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 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为了保持这一高层次的中文学术交流平台,不断促进华语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流,中国大洋发现计划(iodp-china)专家咨询委员会决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继续共同举办“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秉承前六届会议的优秀传统,会议继续使用汉语为主要交流语言。会议最大的特点在于高度的跨学科性、强调并着重讨论,形式上从大会报告到展板到晚上另外组织的讨论及信息发布会。“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除了一贯的科学主题,还突出科学与文化结合的精神,组织多种特色科普活动。

网站地图